(资料图片)
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发布襄汾陶寺北墓地两座春秋墓葬考古发掘报告。墓葬出土的楚式青铜器映射出晋楚争霸的历史。
陶寺北墓地位于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北,因盗墓被发现。墓地东西长约600米,南北宽约400米。按照年代早晚,墓葬从西北向东南排列,西北部某些墓葬属两周之际,东南部已至战国时期,墓地延续约500年。
在此前的发掘中,考古人员发现多座春秋墓葬。其中,2015M2、2016M2颇有发现。
该项目领队王京燕介绍,2015M2出土铜器、陶器、玉石器、骨器等,共计67件(组)。铜制礼器有鼎3件,三足盘、匜、甗、盏各1件;2016M2出土铜器、玉石器、骨器、陶器、铅锡器、漆器等。
王京燕表示,依据墓葬古制、出土器物推测,2015M2随葬3件铜鼎,墓主人属于有田禄的士阶层。2016M2有一周鹅卵石和泥土堆积的二层台,这种积石在春秋晋国墓葬中只有高等级贵族墓才有。
其中,2015M2出土的一件铜鼎短蹄足足根为浮雕兽首,鼎盖上及腹部有数周凸弦纹,有鲜明的楚式风格,同期出土的铜盏是东周时期楚国常见器物,始见于春秋中期偏早。
王京燕说,从目前资料来看,铜盏主要分布于楚国和楚文化影响下的郑国、许国等诸侯国,在山西春秋墓葬中还是首次发现。春秋时期,晋楚两国是争霸对手,战争频仍。两国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化上既互相竞争也彼此成就。地处晋国腹地的春秋墓葬出现楚式青铜器,就是这种关系的映射。(完)
标签: